行业近况:2023年2月12日,国家药监局(NMPA)宣布应急附条件批准辉瑞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托那韦片(商品名:Paxlovid)包装进口注册。
(O网页链接)评论新冠小分子口服药物格局变化较快,辉瑞进度及数据均领先。
Paxlovid通过抑制冠状病毒3CL蛋白酶发挥作用,据辉瑞官网披露,其针对高风险轻中症新冠患者住院/死亡风险保护效力在88%以上,且基本不受现有毒株突变影响。
横向对比其他小分子III期数据:核苷类似物Molnupiravir针对高风险轻中症保护力数据约30%;瑞德西韦高危门诊患者保护效力达87%,但因其需注射且III期未完成入组,依从性与证据质量均劣于辉瑞。
其他3CL抑制剂中,S-217622II期数据提示其可降低轻中症患者病毒阳性比例,由于S-217622分子设计有别于辉瑞,机制上不需要联用利托那韦,潜在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低于辉瑞,若其在III期临床中达到接近辉瑞的疗效,我们预计其将成为抗新冠的又一重要药物。
关注国产抗新冠小分子研发及临床进展。
考虑到小分子药物生产分发与使用的便利性,我们认为新冠小分子药物是控制新冠疫情,缓解医疗系统潜在挤兑压力的重要干预手段。
由于辉瑞中国市场供应预期尚不明朗,我们认为数据扎实、进度领先的国产新冠小分子药物进展仍值得关注。
已明确机制中:1)瑞德西韦亲本核苷氘代分子VV116(君实/旺山旺水,口服)已于乌兹别克斯坦取得EUA,公司计划于1H22启动全球II/III期临床,我们预计其可能在2H22披露III期数据;2)先声药业、云顶新耀及君实生物等公司均布局了3CL抑制剂,其中先声药业计划于1H22递交临床申请。
中国凭借医药制造领域的比较优势,承接原研的生产需求。
据辉瑞官网披露,考虑到部分国家可能对Paxlovid进行收储,2023年产能可能达1.2亿疗程。
Paxlovid由奈玛特韦和利托那韦组成,奈玛特韦的合成涉及到氢化、超低温反应诱导选择手性合成、酶催化等步骤,原料药单吨价值较高。
以原料药和CDMO为代表的中国医药制造企业,凭借完善的化工产业链和红利,承接原研生产需求,具有较强业绩弹性。
估值与建议建议关注国产新药及产业链主题投资机会:1)机制明确的新冠药物研发企业如君实生物、先声药业、歌礼制药(未覆盖)等;2)关注供应链(潜在)受益标的:博腾股份(未覆盖)、凯莱英、药明康德、乐普医疗等。
风险临床进展不及预期;产品上市后产能供应不及预期;COVID-19影响及持续时间不确定带来的风险;中间体及原料药价格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版权所有。? Since 2023 .0517海豚软件园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