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沙湾区牛石镇大渡河边,一片有三线时期修建的老建筑,楼房密集远看就像一座城镇,因墙面都是红烧砖砌筑而成,人们也将这处老建筑群称为红房子。
红房子曾经是国家水电七局的职工宿舍楼,居住着超过万人的生活区,因职工迁走而闲置多年,已进入残垣破壁状态。
后来又经过招商引资,使得这片沉寂已久的老建筑又迎来一次高光时刻。
上世纪70年代开发和利用大渡河水力资源而修建龚嘴电站和铜街子电站,两电站都是大工程,所需的建设者成千上万,住宿也是一个大难题。
为给修建电站的建设工人提供住宿,在沙湾区的石牛镇修建工人生活区。
整个工人生活区楼房总数达105栋之多,修建水电站是大工程,修建工人生活区的工程量更是个大工程。
工人生活区内还有职工食堂、电影院、超市等配套设施,更有礼堂和图书馆等娱乐场所。
工人、干部、小部分家属近万人都集中在这片地方,实行的是半封闭管理,显然就是小国中国,或许是在我国,要是在欧洲以这样的规模几乎就是独立国家,至少不起梵蒂冈还要大上好几倍。
水电站修建完工后建设工人开始撤离,红房子也就随着闲置,这一闲置就是小二十年,房子也有灵气,要是长期没有人居住,房子很快就要陈旧而逐渐坍塌。
好在红房子的建材质量相对较好,破损速度不会太快,但是长时间没有人居住最终也会像人的生命周期一样,慢慢变得老旧,有些设置出现坍塌。
可能当年有过临时搭建的想法,随便搭几个帐篷让工人有的地方住就行,只是没想到工期太长,最后不得不修建楼房。
尽管工期长但终归要遗弃的一天,所以当时修建这些楼房的时候也相对较简洁,要不然以当年财大气粗的水电总局一定会将红房子用高级装修材料打造成世界最豪华的工人宿舍楼。
整个生活区又分有办公区,不过办公区大致都是水电局的领导干部,对于普通建设者来说在这里也就是睡觉的地方。
工人宿舍,工地还有食堂三点一线永远是工人的最熟悉也是迫不得已的繁忙路线。
工人宿舍又分有干部套间和工人房间,更分有探亲楼,离开亲人已久的家属来探亲大致都在探亲楼安置。
自从建设者离开之后,这里逐步变得冷清,宿舍楼几乎都住满人,现在每一栋也就住着那么一两户人家。
居住的人家不知是留守工人还是附近村民,能够在曾经热闹非凡的红房子里居住,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忍受着多大的寂寞。
当然目前居住在红房子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可能没有太大的物质欲望,他们住下来才得以那么的心安理得。
随处可见的破败院落,损毁的墙壁,长满青苔的小道,在几年前随处可见,近段日子开始对红房子进行大改造。
据传招商引进的资金30挑之多,不知是不是真的,不过以目前的改造进度来看,不久的将来红房子将会以新的面目面向社会。
到时候来到红房子游玩,印象中的老旧不堪,破败无法直视的旧楼房消失的无踪影。
大渡河的自然风光,依托水电建设文化,依照目前的整体布局进行大改造。
以后这里将会开发成美食、文化、商业、酒店等综合性的艺术文化小镇。
艺术小镇完工后将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修身养心的胜地。
游玩、追忆、体验艺术文化将会是未来的主题,红房子也将会焕然一新。
每一处破烂不堪的地方都有它独有的历史,这段历史为这道破烂不堪的风景带有很浓重的神秘色彩。
红房子是建设水电站运营而生产物,历史不是很深厚,但是水电站建设者们为国家水电事业的发展和强大却是有目共睹。
敬佩建设者勇于献身的奋斗,或许我们赶不上建设热潮,但我们还有时间去追忆,红房子就是追溯这段历史的最佳场所,有时间何不前来看看,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
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版权所有。? Since 2023 .锦泰手机游戏 All rights reserved.